
dd 指令教學:製作空檔案、備份硬碟的好工具
dd 是個在 Linux、macOS 系統上能使用的工具,由於它可以對檔案進行 byte-level 的操作,因此很適合用來備份映像檔或製作空檔案。
38 篇文章
dd 是個在 Linux、macOS 系統上能使用的工具,由於它可以對檔案進行 byte-level 的操作,因此很適合用來備份映像檔或製作空檔案。
身為一個工程師,就是一天到晚在看不同的程式語言、不同的環境,偶爾這個專案用這個語言、那個專案用那個套件,常常會需要上網查該怎麼做才好。這次介紹的 cheatsheet,讓你可以不用離開 terminal 就查到想找的說明。
今天打開 Chromebook 要寫東西,按下終端機之後就卡住了。有時候是一直轉轉轉,關掉重開有時候會跑出「正在啟動 Linux 容器......」的畫面。這個時候該怎麼解呢?
論文還沒寫完,專案也還沒寫完,倒是一個禮拜又過去了。
智財權糾紛要學好啊,不然真的遇到就只能請律師了!
一般 Chromebook 安裝的是 Chrome OS,所謂的雲端原生作業系統。打開後就是一個 Google Chrome 瀏覽器,身為一個程式設計師,要怎麼在上面安裝 Visual Studio Code,隨時隨地打程式碼呢?
覺得打密碼很麻煩嗎?透過 Public Key Authentication 的方式,可以讓你不需輸入密碼就透過 SSH 進入你的遠端主機。
Cron 是個好用的 Linux 工具,可以用來定期自動化許多工作,就像 Windows 的排程管理員一樣。透過 Cron,可以輕鬆幫網站寫備份腳本。
上次有介紹到 Nginx,一個輕巧而優美的 HTTP 伺服器,並建議新手都應該嘗試看看。但是一開始使用預設的設定檔後,可能稍微知道怎麼修改,卻不知道該怎麼編寫。這個 Nginxconfig 就是一個線上的 nginx 設定檔產生器,只要勾選、輸入幾個設定,就會產生對應的設定檔供使用者下載。
Linux 的指令介面中不像 Windows,東西卡住叫工作管理員出來關掉沒有回應的程式就好。在 Linux 上該做什麼才能知道誰在耗用資源呢?
Web 伺服器的首選,大概不是 Nginx 就是 Apache 了。這篇文章說明為什麼我偏向使用 Nginx 而不是 Apache。
學會怎麼部署工具後,尤其又知道怎麼使用 WSL,通常大部分都會本機完成開發後再丟到遠端主機執行。但有時候必須在遠端同時嘗試作業和看 log,就只能開兩個 SSH 視窗進去管理嗎?
之前有提過,MongoDB 的 Schema-less 特性、加上 BSON 結構很適合拿來用 Node.js 寫個 Side-project,所以今天要拿之前的 API 範例,實際串上 MongoDB 資料庫。
上一篇提到了如何安裝、操作 MongoDB,這篇要討論如何自動備份資料庫。
MongoDB 是個開源的 NoSQL 資料庫,由於你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先制定每張資料表要長怎樣、畫出 ER Model,因此不管是用來做 Side-project,還是用來塞大量資料都很適合。
我們可以透過 Certbot 來建立免費的 HTTPS 憑證。Certbot 其實是利用 Let's Encrypt 的免費 HTTPS 憑證,而 Let's Encrypt 是由 Mozilla、Cisco、Google 等大公司共同贊助推動的服務,主要是要推廣大家都來簽 HTTPS,讓網路更安全。
雖然我們可以直接將 Node.js 專案的 port 指向 80,甚至可以加上 HTTPS 憑證,那用 Nginx 當反向代理還有什麼好處呢?
把服務部屬到主機後,如何讓服務保持執行,甚至在主機重開機後都會自動執行呢?通常我們會用 pm2 來管理 server 上的 Node.js 服務。
開了一臺主機以後可以做什麼呢?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自己寫的服務放上去讓別人使用吧!這篇文章會介紹兩種常見的部屬服務的方法。
略懂略懂後端程式後,還是要實際開個主機部屬起來才有感覺。接下來幾篇文章會講解如何開一臺雲端 VPS 主機,以及怎麼設定環境、部屬程式碼、維護線上服務。
nvm 可以用來安裝 Node.js,如果有需求測試不同版本的話,也可以安裝多種版本、隨時切換不同版本的 Node.js。
認識基本的 Linux 指令後,該想想怎麼讓這些指令更方便輸入了。今天要介紹的 Fish shell,可以讓你的指令介面變得更好看、還有自動補完功能等等。
有了 WSL 後,就可以開始學習一些基本的 Linux 指令了。這篇文章的面向是給使用 WSL 的 Windows 使用者,所以不會講得太難。
大部分的後端工程師,都使用 Linux 指令來操作伺服器。雖然 Windows 也有內建 Powershell 可以下指令,但是絕大部分好用的指令工具還是都做在 Linux 平臺為主,在 Windows 上執行這些指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時,WSL 就可以協助你在 Windows 上快速執行 Linux 指令。
有了 Docker 以後,就可以將專案的環境寫成 Dockerfile,到了有 Docker 的機器,就可以把專案所需的環境 build 起來。
Pistache 是一個用 C++ 11 標準寫的 RESTful API library。除了 Server 以外,它也帶了不錯的 Client 端方法,不過今天主要會放在撰寫 Server 的部分。
身為一個 Freelancer/學生,除了工作或學習以外,平常一定會常常跑來跑去。有時候可能家裡有臺電腦出去卻帶著筆電,或是時常帶著筆電到咖啡廳工作,卻沒辦法同步 VS Code 或是 Sublime Text 等等編輯器的設定、套件等等。這時,其實可以嘗試用 vim 開始工作。
安裝完 Docker 以後,就可以啟動各種不同的容器來建立環境。Docker Hub 上有許多的容器可供使用,之後就算要建立自己的客製化容器,也是會以 Docker Hub 為基底為主。
這篇文章會介紹怎麼在 Linux、Windows、Mac 系統上安裝 Docker
Docker 是個神奇的虛擬化技術,讓你破除環境的限制,在不同機器上使用同樣的環境,協助專案開發,甚至幫助你部署專案。
Linux 上的 iptables 可能太難,我們不是專業的資安工程師,也不是什麼 Linux 老鳥。像我們這種菜鳥,還是用 ufw 就好了。這篇整理一些常用的 ufw 設定。
在 macOS 你可能會習慣安裝 iTerm2、在 Windows 你可能會習慣找 mintty 或 cmder。但 Hyper 又美又跨平臺,何不找一個通用的 Terminal(終端機)呢?
好,一小時前老師教我們用 SVN 當版控。一直以來都知道 git 流行以前有個東西叫 subversion,好像還是有一些專案在用 SVN,所以其實也想學學看,但是實作發現很不習慣 Orz,打篇文章記錄一下,畢竟這幾個禮拜都還會用到。
每次安裝 Ubuntu GNOME 都被 NetworkManager 搞很久,因為我的有線網路總是寫未受管理。這次筆記一下問題出在哪裡。
算是做個筆記,因為常常 MySQL 要砍掉重裝都清不了設定。搞了很久總算成功了 XD
在 Windows 內要存取 Linux 的檔案,除了用 FTP 或 SFTP 的方式來存取外,Samba 也是一個好選擇。Samba 能讓你透過「網路上的芳鄰」的方式直接存取檔案,甚至透過 Windows 的「連線到網路磁碟機」功能,使用起來就和本機硬碟沒什麼兩樣了。
好久沒發文啦,來發個文記錄近期主機的攻防戰好了。最近有個困擾,就是有天我閒閒沒事看著弱點掃描的時候發現有奇妙的連線一直連到我的主機,最後看了 log 才知道一直有奇妙的俄羅斯 IP 一直連進來掃查詢我的 DNS 主機……。雖然透過 BIND (DNS Server 的一種) 內建的設定可以不讓它查詢,但是他好像不放棄地一直跟我作對,而且來自好幾百個不同的 IP?
一直想把 Noob’s Space 搬到 VPS 空間,不過一直嫌 VPS 太貴沒辦法買。最近發現了 DigitalOcean 這個很有名的 VPS 空間,不僅採用 SSD 固態硬碟,價格更是便宜,甚至還有小時計費,而且還支援 PayPal 付款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