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Memo in 2025

作者 Noob
#Noob's Space #JavaScript

這個網站至今 14 年了。從早期在不同平臺用不同名字的可能沒有算到,後來經歷過 Blogger、WordPress、Ghost 平臺,現在應該算是 Noob's Space 4.0 嗎 (不是)。

在 2025 年這個 AI 滿天飛的時代,連我自己在找大部分的資訊都是透過 ChatGPT 之類的工具來找,還有誰在寫部落格?寫這篇文章的當下翻了一下我們的交換連結,最新的文章應該也是在 2024 年,看來 2025 年是沒人寫文章的一年。

2021 年 提到,慢慢知道賺錢的方法後就減少寫部落格的比重了;加上這幾年商業化的趨勢越來越多樣化,單純寫文字部落格的人也越來越少了。但回顧這些年,雖然都沒在寫文章,還是做了一些好玩的沒賺錢的東西,沒記錄下來滿可惜的...——所以說呢,要有個方法可以快速記錄一些想法,可能是比文章還短的內容,但又不想留在社群媒體上,於是就有了這個 Memo 的想法。

技術架構

早期的 Ghost 沒刪,還是放在某個 Container 裡跑著,哪天要寫長文還是可以從後臺進去寫文章,就是當成 Headless CMS (沒有前臺的文章管理系統)來用。前臺則是自己用 Astro + Tailwind CSS 寫的,透過 Ghost 的 Content API 來取得「部落格文章」,再用 mdx + gray-matter 之類的做法來做這種「memo」。

為什麼要大費周章這麼做?因為好玩 XD。一直很想用 Next.js + SSG 做一個部落格系統,但一直沒動力去做。後來在別的專案用了 Astro 後,覺得挺適合做這種靜態網站的。搭上 Vibe Coding 的風潮,Claude Code 的錢都付了,就來試試看做這個系統好了——整個技術架構算是熟悉,部分技術在別的專案都玩過了,算是出一張嘴 Vibe coding 出這個系統。

喔對,拔掉 Google AMP 了。如果你有經歷過這段技術的話。

愛 AI 還是恨 AI

我是不排斥 AI,目前一天傳給各式 AI 的訊息已經快比傳給真人還多了。雖然我從很早期 GitHub Copilot Technical Preview 就開始搭配 AI 寫程式了,但中間 Cursor、Windsurf 之類的生態系我都沒嘗試過,都是直接用對話式的 AI 聊天、討論、剪剪貼貼,總覺得這樣對程式碼或整個 codebase 的掌握度才比較高,直到後來用了 Claude Code 之後,覺得好像慢慢可以放手讓 AI 寫一些程式碼了。

老實講這心態就像帶新人,早期會很堅持要一行一行 review 過,但慢慢會發現有些人是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寫程式碼的,雖然不見得每次都寫得很好,但至少可以先把東西做出來,之後再 review、refactor 就好。現在對 Claude Code 的心態就是把他當新人,先跟他講清楚後面他要怎麼做,再慢慢花時間 review 程式碼,重點 review code 和測試本來就是我們工程師的強項。

另外有點難面對現在大家對 AI 寫文章的獵巫心態,像是不能用破折號、不能用分號啊之類的,其實我以前的文章好像本來就會用破折號和分號(隨便舉兩篇文章放附錄)。我自己也是不排斥用 AI 寫文章,我是覺得對上下文的掌握度有到一定程度、加上有說出來這個是用 AI 幫忙的就沒啥問題。但我好不喜歡 AI 產圖,一些細節看了很不舒服 XD。

結語

你說 memo 要放短文,但這篇文章是不是有點太長了?不管啦,一方面不用想配圖,一方面搞個不同的機制騙自己寫文章,反正也沒人看 XD。

附錄

剛說到的文章,如果你沒有仔細看前面的內容就不會知道為什麼要放這兩篇文章~

發佈於 September 1, 2025
Noob
熱愛技術、程式設計,喜歡分享知識與經驗。

留言

Loading...

Webmention

尚無互動